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是会计上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义:货币性资产指的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则是指不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
2. 计量:货币性资产的价值可以直接以货币单位表示,如现金1000元;而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计量,如固定资产的价值可以通过购买成本减去累计折旧来确定。
3. 变动:货币性资产的价值可以随时变动,如现金的增加或减少;而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通常在长期内相对稳定,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发生变动,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或增值。
4. 报表处理:货币性资产通常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原值列示,如现金和银行存款;而非货币性资产则需要经过折旧、摊销等处理后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其实际价值。
总之,货币性资产是以货币形式存在、易于计量和变动的资产,而非货币性资产则是以其他形式存在、难以计量和变动的资产。在会计处理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赞一下!
相关阅读:
1、如何核算销售退回条款对应的成本?
2、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是否有时间限制?
3、程序分析的风险和挑战有哪些?
4、租赁期内是否存在提前终止合同的情况?如果是,会计处理如何进行?
5、细节测试中的审计抽样在审计程序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上就是关于【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区别是什么?】的介绍,更多信息解读,请直接联系云南财税管理游侠,电话:15808795836(微信同号)。
搜索平台:
中级会计职称
精华问答
搜索栏目:
中级会计职称
精华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