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因临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而形成的可用于抵扣将来应纳税所得额的资产。在中级会计实务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包括以下几种:
1. 投资性房地产:当企业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时,如果其公允价值上升,但尚未实现,会形成临时性差异,这时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 金融资产:当企业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如果其公允价值上升,但尚未实现,也会形成临时性差异,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3. 长期股权投资:当企业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时,如果其公允价值上升,但尚未实现,也会形成临时性差异,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4. 无形资产:当企业发生商誉减值准备时,如果商誉减值准备额超过其税务减值准备额,会形成临时性差异,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资产减值损失:当企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时,如果计提的减值损失额超过其税务减值准备额,会形成临时性差异,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特殊情况只是一些常见的情况,具体的情况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和会计政策来确定是否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赞一下!
相关阅读:
1、无形资产报废是否需要披露相关信息?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否会对合并方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3、审计证据的保存和保护措施有哪些?
4、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对金融工具进行重分类?
5、免税收入的政策支持对企业有哪些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有哪些?】的介绍,更多信息解读,请直接联系云南财税管理游侠,电话:15808795836(微信同号)。
搜索平台:
中级会计职称
精华问答
搜索栏目:
中级会计职称
精华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