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贡献方程式和利润方程式是财务成本管理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有以下区别:
1. 定义:边际贡献方程式是指企业在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后,销售收入减去可变成本后所剩下的金额。利润方程式是指企业在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后,销售收入减去所有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后所剩下的金额。
2. 考虑成本类型:边际贡献方程式只考虑可变成本,即与销售数量成比例变化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成本。利润方程式考虑所有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如租金、薪资和设备折旧等。
3. 决策侧重点:边际贡献方程式主要用于辅助管理层做出短期决策,如定价决策、产品组合决策和限制性资源分配决策等。利润方程式则更多用于评估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长期经营状况。
4. 分析角度:边际贡献方程式关注每个单位产品或服务的边际贡献额,即每个单位销售收入减去每个单位可变成本。利润方程式关注整体销售收入和整体成本之间的关系,即销售收入减去所有成本。
总的来说,边际贡献方程式更侧重于辅助管理层做出短期决策,而利润方程式更侧重于评估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长期经营状况。
赞一下!
相关阅读:
1、诉讼时效的期间是否适用于所有的诉讼程序?
2、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3、事件树法如何帮助公司决策风险控制措施?
4、境外经营外币报表折算的方法有哪些?
5、什么是担保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边际贡献方程式与利润方程式有何区别?】的介绍,更多信息解读,请直接联系云南财税管理游侠,电话:15808795836(微信同号)。
搜索平台:
注册会计师
精华问答
搜索栏目:
注册会计师
精华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