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或负债可能被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情况包括:
1. 公司决定出售或处置该资产或负债:当公司决定将某项资产或负债出售或处置时,该项资产或负债可能被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这种决定可能是由于公司战略调整、业务重组、资金需求等原因。
2. 资产或负债满足持有待售的条件:根据会计准则,资产或负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被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这些条件包括:该资产或负债已经被处置的决策已经生效,该资产或负债正在积极寻找买家,预计在一年内完成交易,交易价格合理,并且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该交易将完成。
3. 持有待售类别的会计处理:一旦资产或负债被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会计处理将发生变化。持有待售的资产将以公允价值减去预计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进行计量,并且不再按照原有的会计政策进行折旧或摊销。持有待售的负债将继续按照原有的会计政策进行计量。
需要注意的是,持有待售类别是一个临时的会计分类,仅适用于处置前的资产或负债。一旦资产或负债完成交易,其会计处理将根据交易结果进行调整。
赞一下!
相关阅读:
1、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目的是什么?
2、总体应对措施如何影响审计人员对内控环境的评价?
3、如何计算职工的基本工资?
4、金融工具的计量对企业财务报表有什么影响?
5、现在车辆购置税是多少?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情况下会将资产或负债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介绍,更多信息解读,请直接联系云南财税管理游侠,电话:15808795836(微信同号)。
搜索平台:
注册会计师
精华问答
搜索栏目:
注册会计师
精华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