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AS)第38号《无形资产》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第3号《商誉》进行的。根据这些准则,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应按照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
在成本模式下,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是基于其成本减去累计摊销或减值准备的金额。摊销是按照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进行分摊,以反映其经济效益的逐渐消耗。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是基于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交易的价格,或者是基于可观察市场数据进行估计的价格。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会直接影响其账面价值。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减值的情况。如果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就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并将其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总之,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计量模式,并考虑减值的因素。具体的会计处理应根据相关准则和公司的会计政策来确定。
赞一下!
相关阅读:
1、如何识别和评估特别风险?
2、经济利益对审计师的独立性有何影响?
3、风险规避策略的实施需要哪些条件和资源支持?
4、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提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有何影响?
5、期后事项对审计报告有哪些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依据是什么?】的介绍,更多信息解读,请直接联系云南财税管理游侠,电话:15808795836(微信同号)。
搜索平台:
注册会计师
精华问答
搜索栏目:
注册会计师
精华问答